油泥化学热洗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研究、废弃钻井水基泥浆胶体聚沉处理等4项环保核心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油泥、泥浆、污水等环保业务能耗管控实效突显,在辽河油田公司进度节约能耗排名保持前三位……
成绩的背后,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环境工程公司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写照。
作为辽河油田唯一一家主体单位的环保企业,该公司抢抓转型发展机遇,实现由传统供水业务向含泥沙原油回收处理、地热综合利用、土壤修复监测等业务转型发展,多措并举做好高效生产运营,扛起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大军责任。
2024年5月13日,辽河油田欢三地热站运行水量升至182立方米/小时,实现稳定达产运行。这场历经一年多的达产治理,有力证明了辽河地热技术的先进水平。
辽河油田地热资源丰富,最早将业务板块锁定在地热综合利用上的,正是环境工程公司的前身——供水公司。自2005年进行地热资源普查以来,已走过将近20年的光景。
目前,辽河已形成了包括地热井成井技术、同层回灌技术、废气井改造技术、资源评价数值模拟技术四大技术成果,水源井“对井”边开采边回注技术、地热水人工密封回灌方法等9项专利技术。该公司地热能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靳海龙说,“这些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然而,开发地热能并不是一帆风顺。“光有资源储量,拿不出来,还是无用功。”靳海龙表示,“起步时期限制地热发展的两大因素,一是地热开发利用存在技术瓶颈;二是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难以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只有找准症结,方能药到病除。2005年开始,辽河技术人员展开技术攻坚——
2005年到2011年,进行资源勘查、技术储备、尝试利用,利用现有水源单井分别在欢喜岭、曙光、高升等地区进行了不同层位的地下水回灌试验,并形成专利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使热泵技术在沉积平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
2012年到2015年,持续研究、承揽项目,实现技术升级,并开始实现技术应用、成果转化、业务拓展,2016年改造于楼地区3口废弃井,为兴一矿2.5万平方米办公场所供暖,闲置资产得以重新利用。
2021年,在石油系统首次尝试将地热能应用于油气生产伴热,建设欢三联合站地热应用示范工程。几年中,环境工程公司创新攻克中深层低品位砂岩热储解堵技术、厚层热储压裂改造技术、大排量取水控砂技术、地热尾水三级过滤技术“四项技术”,不仅使欢三地热成功达产,还通过持续强化运维管理,使回灌井回扬周期由1个月延长至6个月,降低了运维成本。
环境工程公司副经理韩光明表示:“我们力争实现年替代天然气消耗848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2.65万吨”。
2020年,面对改革的严峻形势,环境工程公司不断思考未来市场空间,聚焦原油上产保障需求,拓宽业务领域,通过统筹战略与策略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推进供水一业为主向多元环保业务转变,锚定做强做精泥浆处理、油泥处理、地热项目运维、工业清洗等环保业务,构筑起绿色发展新格局。
历经“跟着干”“学着干”到“自己干”“创新干”,环境工程公司员工全面转岗,企业顺利转型,实现由单一的供水企业向技术服务型、技术创新型、安全绿色型、经营效益型、环境管理型的“五型”专业化环保企业跨越。公司经济总量翻了2倍,账面减亏1.1亿元,人均产值由转型前的15万元提升至60万元。
环保一分公司经理高鹏,管理着辽河油田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厂区建设最优的油泥处理站。他常说,我们油泥池里也能打造出“碧海蓝天”。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该公司高标准管控剩余固相、液相处置,为辽河油田筑起了环保防线。四年来,该公司作为油田环保业务窗口单位,盘锦市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单位,高质量完成生态环境部、东北督察局、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等大型环保督查迎检任务,展示了辽河油田绿色发展形象。
280公斤、120公斤、70公斤、60公斤、30公斤,这是2019年到2023年钻井单井产生废弃泥浆量的一组数据,也是环保业务归核化管理后的显著成效。融入油田生产管理,环境工程公司主动与上游产废单位积极对接、联防联控,通过处理费用显性化,倒逼产废单位源头上加强管理,油泥、泥浆等油气末端产废量均形成了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同时,该公司还通过对产生废物的统筹调配和集中处置,减少了外委处置费用,主要环保业务承包商由25家降至14家,累计节约整体处置费用4000余万元。
今年以来,环境工程公司立足服务百年油田建设目标,深入思考未来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制定了一个定位,两个目标,四个领域,三个维度,六大措施的“12436”发展思路。“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当好与之同频同步的绿色低碳标杆,才能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加油助力。”关于未来发展规划,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黄东维说。
瞄准“绿色支撑、亏损治理”,该公司重点做好油泥处理业务自主运维管理MK体育官网,,加强物料接收和分类处置的源头管控,目前油泥处理自主运维率达到84%;紧跟产能建设需求,坚持钻井废弃泥浆日接日清,量化、统计各流程工作量,结合各流程工作效率,动态调整生产组织,实现了泥浆日处理完成率、合格率100%;加强工业清洗业务管理,提高机械清洗生产速率,强化采油单位水源井站及配套水池、管线的清洗维护,服务采油单位生产用水需求,为油田生产建设提供支持。
当下,环境工程公司正吹响绿色发展的号角,全面布局油、气、水、土综合治理的“四大环保领域”,开展辽河油田环境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及对策分析,构建“油气环保技术树”。
“防尘面罩一定要戴好,这里扬尘太大了!”2024年3月,该公司经理郎宝山到基层场站开展的一次调研,他感受到一线工人的工作现状势在必改!
原来,粉末药剂由现场人工配料加料,工作中扬尘严重,且劳动强度很大,如何实现药剂传输的最优解?
环境工程公司通过对接油田公司级科研立项,依托《油田地面集输与油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制泥浆新型液体药剂。就在当年国庆节前夕,曙光泥浆处理站泥浆脱稳处理剂中试验现场一片欢腾。“这套自主研发的泥浆液体药剂体系,带来工作环境的明显改善,一举实现药剂成本下降近60%。”环保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刘国宇介绍。
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为加快培养成熟的环保核心技术,该公司将“破局”的鼓点率先打在机制上创新,修订完善科技管理办法,建立基层单位从事科研的压力传导机制及目标考核体系,能力评估更关注技能和实绩,调动起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环境工程公司不断刷新“环工深度”,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为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还专门成立了环保技术研究中心。在油田大规模压缩机构的大背景下,这个中心能够成立,承载着巨大的期许,也利于集中科研力量,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用科技创新“含绿量”助力油田高质量转型发展“含金量”。
在一级工程师吴宣章的办公电脑里,存着一组“特别”照片——三个矿泉水瓶子里,分别装有污水、常规处理以及回用技术提纯后的水样。油泥化学热洗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的原理,有点像洗衣服时将水重复利用起来,核心是混凝沉降技术。吴宣章还算了一笔账:这项技术处理成本不到15元每立方米,仅相当于调剖回用成本的七分之一,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向“卡脖子”难题冲锋、打造环保实力的同时,公司更加注重技术的成果转化,科学筹划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应用、剩余液相循环利用项目。其中,该公司利用污油回收资源化利用技术,对高品质油泥进行降黏、除杂、脱水、提纯,实现了末端尾料的资源化利用,两年累计回收原油4000余吨,如全面推广,预计可回收原油1万吨/年以上。
目前,环境工程公司正着眼于技术创新拓宽“发展盘”,焚烧底渣处置,清罐油泥现场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剩余固相(渣土)制砖、制陶粒,油泥制成油泥煤再利用等项目,正在摸索推进。(辽河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