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绿、天空蓝、河湖清成为常态;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漫步古耿大地,头顶蓝天,脚踏沃土,近赏美景,远观黄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河津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
近年来,河津市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为方针,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治乡、治村“六治”并重,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管理,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越来越强。
有序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督促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施局县合作造林3.4万亩、建成29.5公里沿黄生态长廊、开展125个村庄绿化提升工作……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古耿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生态底色愈发亮丽,催生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幸福新河津。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印证:今年上半年,河津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3,同比下降15.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23天,同比增加26天。
这份亮眼“答卷”,是一座工业城市生态文明之路的有力见证。近年来,河津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把生态治理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组织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督促阳光焦化、华晟能源等焦化企业及五色石、禹门口等水泥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对18个汾河排口和11个黄河排口进行巡查监测;完成安昆新能源、禹门口焦化两家新增重点企业的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河津市全面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深入开展焦化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黄汾入河排口排查整治、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治理、“散乱污”企业治理等工作,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全力厚植生态底色和质量成色。
走进宏达钢铁集团厂区,主干道两旁鲜花绽放、草坪翠绿,宽敞的厂房坐落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河津各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河津市以节能减排为主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开展企业厂区内外绿化提档升级工作,引导各企业以增加“绿量”、提升“绿质”为抓手,充分利用厂区内及外围空间,将绿化与美化相结合,见缝插绿,应绿尽绿,不断提升企业绿化水平,全力打造花园式工厂。同时,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一企一策”帮扶工作,通过培训帮助企业提高环保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能力素质,让企业以绿色生产践行社会责任担当。
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河津市大小企业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增强,绿色化生产已成为当地企业家的一致共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河津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坚持做绿色发展的“加法”、污染防治的“减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逐步形成政府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全民推动的绿色发展“一盘棋”工作格局。
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河津市正加速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用更多的蓝天白云为老百姓的幸福感“加码”。
吕梁山,草木葱茏;黄河岸,生机盎然;城乡间,树绿花红。放眼古耿大地,蓝天、绿树、飞鸟相映成趣,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
近年来,河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把国土绿化作为“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的战略性举措,累计投资10亿元,高标准、全地域推进国土绿化,以绿治山、以绿增景、以绿生金,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式提升,林木覆盖率提高了七个百分点,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城市”,工业之城逐步向生态之城转变。
“绿色家底”越厚实,发展后劲越充足。河津市以建设“零碳城市、负碳农村、低碳发展、美丽家园”为目标,全方位掀起全民绿化行动,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四大班子全员出动,党政部门协同联动,企业群众全面参与,形成“全党抓绿化、全民搞造林”的良好局面,凝聚起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
长期的过度开采,导致吕梁山的山体植被和自然生态景观遭到破坏。河津市着眼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分类实施、重点治理、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启动实施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先后实施局县合作造林、禹门口山体破坏面修复、九龙沟和西磑口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以规模绿化推进吕梁山前沿生态治理,逐步恢复山体生态系统,奏响了一首欢快的生态恢复进行曲。
清风柔和,阳光明媚。骑行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河津段,远处的吕梁山巍峨屹立,近处的黄河水波光粼粼,道路两旁的绿色景观映入眼帘。河津市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以“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莫底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遮马峪入黄段水生态提升等工程项目,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以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契机,投资3.5亿元建成29.5公里沿黄生态长廊,打造最美黄河岸线;实施汾河生态修复工程,打造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沿汾生态廊道,河湖“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如诗如画的城区美景到花团锦簇的乡村游园,从串绿成线的高速公路到以绿为网的国省道路,古耿大地满眼皆绿、处处皆景。河津市以提高绿化覆盖率为目标,高标准打造了108国道、209国道百里生态长廊MK体育官网,,全力推进9个乡(镇、街道)所在地和125个村庄绿化提升工作,形成了公路有绿色林带、村庄有绿色林片、城市有绿色景点、广场公园有绿色林地的生态屏障,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绿草如茵、青山绵延、树木生长、河水清澈……无不演绎着古耿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的绿色之城正在加速“生长”。
近年来,河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把“美丽河津”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目标明确,举措精准。
在北城公园、街头小游园、体育场等公共场所,市民们三三两两,趁着阳光正好,到公园广场的绿地赏景、散心、运动……近年来,河津市通过科学建设公园、游园、广场等绿色公共活动空间,因地制宜推进“公园绿地+”体系建设,依托北城公园、北部台地、行政片区连片打造800亩“城市绿肺”,不断完善休闲健身运动设施,注入诗词、廉洁、历史等文化元素,让“绿色福利”变得“触手可及”。
漫步于西磑村的大街小巷,郁郁葱葱的植物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沿途各式美景处处展现着“绿、净、美”的新农村风貌;步入“苍头集”林海露营基地,帐篷营地如繁星点缀在葱郁的林海之中,仿佛穿越到一个与世隔绝的绿色梦境……
河津市坚持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大力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聚焦提标准、育亮点、创品牌,高标准打造25个和美乡村精品村、100个提升村,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良好的社会秩序、文明的道德风尚、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打造出生态文明、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去年,河津市新建了一座以“生态”为主题的科普馆,全方位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与卓越成就。走进馆内,“天赐要津绿之美”“地蕴禀赋绿之洲”等5个篇章,将生态、人文、科技、自然融为一体,通过实物标本、仿真生态园、投影沙盘等对真实的自然环境进行还原,MK体育官网下载入口,为公众提供了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的平台,进一步普及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同时,该市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村镇、绿色单位等创建活动,让“呵护绿水青山”成为全民自觉行为,形成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现如今,放眼望去,古耿大地处处生机盎然,山变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更宜居了……移步易景,风景如画,群众舒心,笑颜如花,“转角遇到美”“出门见到绿”的心愿正从蓝图愿景变为美好现实。河津,正以更稳健、更快速的步伐逐“绿”而行。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